稷下学宫是什么

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设立的官学。“稷”是齐国首都的一个城门名,因为该校位于稷门附近,故此得名。
 
稷下学宫是田氏齐国的第三代国君齐桓公为聚集人才而创设的。稷下学宫有“不任职而论国事”、“不治而议论”、“无官守,无言责”的特点,因此学术气氛浓厚,思想活跃,有多个学派并存。当时稷下学宫的学者被称为稷下先生,其门徒称为稷下学士。在齐威王时期,由于革新政治,选贤任能,广开言路,稷下学宫得到进一步发展。到了齐宣王时期,政策更加开明,百家各派的学者们聚集一堂,就天人之际、古今之变、礼法、王霸、义利等话题进行探讨,盛况空前,后来乐毅伐齐的时候稷下学宫遭到破坏。齐襄王时期,进行重建,但没能恢复到原来的盛况。稷下学宫最为著名的两个人是孟子和荀子。他们都曾在稷下学宫任职,荀子在齐襄王时期曾三次担任“祭酒”。稷下学宫随着秦始皇灭齐而消失。
 
稷下学宫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。秦朝的七十员博士官制度,就是齐国稷下学宫传统的延续。后来为汉朝制定朝礼的著名博士叔孙通就号称“稷下生”。稷下学宫的成员既是政府的智囊团,又从事学术研究著述立说。战国时期,其他各国或纷乱,或落后,或文化未盛,只有齐国学术昌盛,执文化界之牛耳。稷下学宫是中国自秦以后的各种文化思潮的源头,如此后的儒学,大体上是孟、荀两派交替得势。再比如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,也一直十分盛行,并且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。此外,汉初流行的黄老思想也发源于此。
营销型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