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子虚乌有
子虚乌有是一个比喻,指的是虚无缥缈、不可实现的想法或行为。它的出处来自《诗经·大雅·鱼藻》:“君子怀明,莫之能明;子虚乌有,其说归老。”也就是说一些人可能会想要去做一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,但却很难真正去做成,这就是“子虚乌有”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,不要想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,因为它本身就是虚无缥缈的,不会有任何结果。另外,子虚乌有也可以指一个人所采取的行动或思想都是虚假的,没有价值可言,甚至是错误的。
是指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(子虚、乌有:人名)。西汉时期,司马相如写的《子虚赋》深得汉武帝的喜爱。《子虚赋》讲楚王派子虚去访问齐王。齐王率全国游猎能手陪同子虚外出打猎。子虚竭力向陪同的乌有先生吹嘘楚王的游猎盛况,故意贬低齐王。
乌有先生立即替齐王辩驳,向子虚发难。
子虚乌有,出自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的汉语成语。“子虚乌有”的原义是子虚和乌有都是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,故以子虚乌有表示为假设而非实有的事物,含贬义,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、定语。
中文名
子虚乌有
拼音
zǐxūwūyǒu
近义词
捕风捉影、荒诞不经
反义词
千真万确、铁证如山、勿庸置疑
意思就是说这是没有的事情,所谓的事情都是别人胡乱编造出来的,不切实际胡乱猜测,想当然的事情,这些都是不能相信的。